充分发掘湖湘书法资源及其当代性价值
赵旭:湖湘人杰地灵,在历史上输出了无数人才,请您分享一下如今湖南在书法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方面的经验。
鄢福初:湖湘大地从来就是书法艺术兴盛的地区之一。里耶秦简、马王堆帛书、汉简,走马楼三国吴简,郴州晋简,数量居全国之最,蔚成体系。而欧阳询、怀素、何绍基、齐白石、毛泽东等无一不是书法史上彪炳千秋的伟大人物。继往开来始终是我们思考和努力的方向。近几年来,湖南省书协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确实下了些功夫。与湖南省书法院一道,自2014年起,年年举办湖南书法高级研修班,每年办3个班,公益培训书法骨干,请全国知名书法家、学者来湘授课,先后培养了近500名书法骨干,有效提升了湖南省书法创作水平和理论水平。同时,湖南省书协注重与高校合作,引进大批书法高学历人才,目前省内各大高校引进书法博士就有十多人,以及大量书法研究生,以课题研究形式,有计划系统整理研究湖湘书法资源及其当代价值,充分发挥了高校高学历书法人才的作用。我省书法人才结构日趋合理,队伍整齐,书法创作变得有本有源,视野开阔。近几年湖南在全国书法展赛中能多次进入全国前列与这些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形端表正
赵旭:湖南省书法事业近年来有了全新面貌,请您谈谈近几年来湖南省书协的工作重心以及发展变化。
鄢福初:近年来,湖南省书协为适应新的形式与时代要求,开创新的格局,我们首先以行风建设为引领,端正风气塑形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引,以中国书协“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为理念,狠抓书风艺德的建设,引导全省广大书法家做新时代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全省上下营造出风清气正的书法生态。其次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整合资源聚合力。健全多渠道、多层次书法投入机制,完善奖励机制,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从而形成了政府与协会、协会与部门、协会与社会共同推动的良性的、规范化的书法工作格局。再就是以品牌活动为抓手,以平台为载体,推动我省理论与创作并进,推动湖南书法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在承办全国性书法专业活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改写了我省从没有举办过全国专业性书法展的历史;二是在全国书法大展中湖南省书法创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近三年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书法展,我省有四次名列全国第一,有五次进入全国前五强,打破了湖南省书法从没有进入前三的历史;三是湖南省书协连续两年获评中国书协先进集体,整体工作得到了中国书协的肯定,实为不易,实属难得。
无瑕,不俗联
赵旭:请您针对当下书法实用性减弱、书法艺术审美断层问题提几点建议。
鄢福初:书法的实用性确实在不断减弱,但书法的艺术魅力亘古弥新。书法的审美进入了新的时代。当代书法审美如果有断层问题,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传统文化的断裂与缺失。中国书法本来就是和中国文化结合得最为紧密也最能体现中国文化魅力的一门艺术,深具中华美学风范,深受最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美育教育,全面提升审美能力。我们正可以从最具群众基础的书法艺术开始着手加强美育教育。可以从“三个结合”入手,即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书法活动与专业展赛相结合,大众参与和学院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书法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群众热爱书法。做实书法进校园进课堂,从小培养对书法的热情、兴趣与审美能力,逐步提升国民书法审美水平,逐步解决书法审美断层问题。
陆游《学书》
赵旭:书法是文人的艺术,书法要讲文心,您既是书法家,又是散文家,请谈谈如何做到书法与文心的结合。
鄢福初:黄坤明部长在第八届书代会上指出:“坚持精益求精,用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优秀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凡是传世之作、经典名篇,无不是倾注心血、厚积薄发的结晶。”回顾中国书法史上那些彪炳千秋的人物,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山谷、徐渭、何绍基等,无不是一流的文人士大夫,其次才是书法家。刘熙载《艺概》云:“秦碑力劲、汉碑气厚,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于一代之人与文者。”技巧、风格的后面蕴藏的正是一个时代文人的心性。我们平日习碑读帖,注意力多集中在文字的空间造型上,所以常常忘了它们本是文章。《兰亭集序》《黄州寒食帖》自不必说,《九成宫醴泉铭》《大唐三藏圣教序》等也均是一流的文章,是书法技巧和文心结合的典范。学习书法的人常常忽略了文章,总有买椟还珠之憾。苏东坡说:“余尝论书,以为锺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那笔墨之外者就是人心,笔墨之外有人,有文心,诸如线条、结构、笔势、笔法、章法等,皆只是“迹”,文心才是“所以迹”。因此想要真正深入书法内核,真正明白书法的博大精深,真正进入书法艺术的堂奥,得多读书,涵养文心。几十年来,我始终一边读书,一边研习书法,把传统的人文修养和书法艺术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书法创作之余,也有些诗文随感作品结集出版,倒不如说,是因为有一种日夜萦回的人文潮水始终在给我的书法创作以永不疲倦的动力,给我的书法创作赋予温度,赋予光芒,赋予灵魂。
(原文刊载于《中国书法报》)
监制|赵 旭
图文编辑|coco
建筑设计:杨志疆 建筑摄影: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