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云,1955年生于江苏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全国书法展、兰亭奖评审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导、硕导,苏州大学博导,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
曾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和三次省部级劳模,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宣部全国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文联“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江苏省委省政府首届“紫金文化奖章”、全国七次书法大奖等荣誉。
出版有《书法有法》《孙晓云书法精品选》《不忘初心——孙晓云书法》《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历代家规家训选》等。
中国书协成立以来第一位女主席的诞生
文|赵旭
1月27日,中国书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孙晓云当选中国书协第八届主席,这也是中国书协成立以来第一位女主席。其实无论是之前呼声甚高的陈振濂还是孙晓云先生,二者任何一位当选中国书协主席都是实至名归。作者认为孙晓云的成功离不开其家学对其的影响;其百折不挠的品质,以及其对书法的无比热爱与不断追求。
家学渊源
作者本人十分讨厌张口就是自幼学习书法的人,因为其实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个条件,还有很多即便是小时候写过几笔,也根本谈不上学习,很多时候自幼学习书法仅仅是一个自卖自夸的噱头。然而不得不承认孙晓云先生确有此家学渊源,其外公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书画金石名家朱复戡——被周恩来、朱镕基奉为国宝级的学者。
在家庭的影响下,加之自身对书法的喜爱,孙晓云三岁开始写字。孙晓云的母亲是最早向其传授书法技能的人,并对孙晓云一直严格要求,将写字作为必修的日课。上学后,亦要求其每天必须让孙晓云完成一张大字和一张小字。正是这样的环境给孙晓云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
不坠青云志
孙晓云17岁时由于父亲受迫害,下放农村,插队落户到南京的郊县江浦。回忆在农村的五年,孙晓云摇头苦笑:“那些日子,真的是太苦了,现在想想都不敢相信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记得从农村返城后,身体完全垮了,满头的黑发变成了枯黄,毛毛糙糙的,一梳就断。”但是,在农村的五年,孙晓云从来没有对生活绝望过。刚到农村不久,能写会画的特殊技能,很快让孙晓云在知青当中脱颖而出,很多写字的活儿,如写大字报、写标语、写会议通知等,很自然地就全部交给了她。在乡下的第四年,孙晓云被调到公社当干部,同时担任了三个职务:宣传干事、通讯报道员、文化站长。孙晓云还是那股子拼命干活的劲头,做公社干部以后,她不光是写字,还写小说,写剧本,作曲,写歌词,写报告,写总结,写新闻报道,公社里所有跟文字有关的事,孙晓云又是一竿子包揽下来。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劲头,百折不挠的品质,孙晓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其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18年国家博物馆的个展上,孙晓云展出了其4年写烂的200支毛笔,以及总字数达到了15万的书法作品。尽管此举一出,网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我则更愿意相信孙晓云先生和那些热爱书法、追寻传统的书家一样常伏案而书,自得其乐,很多人认为这是在卖“苦”,殊不知这对一个真正热爱书法的人来讲,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甜……
孙晓云作品选登
监制|赵 旭
图文编辑|coco
建筑设计:杨志疆 建筑摄影:夏强
本公众号旨在促进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播、交流与学习;与您分享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最新展览、活动等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