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海报
菩萨在线湖南讯 9月19日,“一万个太阳”大型公益画展“行走张家界”主题展之一,《圆霖大师禅画展》在张家界荷堂艺术馆开幕,画展将持续到10月9日。
张家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天保,张家界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主委李文化,张家界市文联书记、主席覃文乐及张家界市美协、书协、致公党书画院领导及各界人士出席开幕式。
▲合影
此次公益画展由文化学者、跨界艺术家陆一飞任总策展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华禅墨研究会、圆霖法师艺术研究会、张家界荷堂艺术馆共同举办。阿里巴巴钉钉、碧桂园、大公网、菩萨在线、东方文化艺术研究院为联合公益主办方。荷堂艺术馆创始人、圆霖法师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李建春任画展主持人。
▲绘画墙
▲开幕式
▲馆内一景
圆霖大师(1916——2008):当代高僧,中国绘画大师,一代禅画宗师。曾任南京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南京兜率寺方丈。修行之余以书画为佛事,以禅墨接引众生。圆霖大师的禅画把五代贯休、南宋梁楷、牧谿之后一千年来中国禅画推向新的高峰。
▲ 画作欣赏
禅画被公认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之一,圆霖法师绘画实践,深入古典,深入传统,牢牢把握中国绘画的正脉,一改之前佛门绘画枯涩冷晦、遣兴独吟的自怡局面。法师一生以书画为“修行余事”、“山僧旧习”,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他的书画艺术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禅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丰碑。
近十年来,圆霖大师的禅画,越来越受各界关注和重视,出版了圆霖大师的各类画集、研究文集约五十种,举办了展览三十个,圆老和他的禅画正成为当代特别有生命力、感染力和传播力的一种文化现象。
▲ 画作欣赏
原文化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指出:近现代佛门书画大成就者,书法首推弘一法师,绘画当推圆霖,足为楷模。
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赵朴初为圆霖法师绘林散之像题赞: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庄子大宗师。
▲ 画作欣赏
中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历代高僧修行之余,染濡翰墨,落笔成珍。高僧墨迹也成为佛教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僧墨迹,成为心性艺术的高标和旗帜,更是一部未经发掘的文化“伏藏”。
禅书和禅画,是以民族审美为正音,是以可靠的笔墨为依据,以境界的不断超越为归处,是澄净人心的所在,是“看得见的佛法”。
一代禅画宗师圆霖大师,以一支画笔、翻卷起翰墨巨澜,他的笔下,波澜壮阔,挥毫纵横之间,弥漫着正大磊落的气息。
圆老的绘画,最宝贵的是“民族性”三个字。他的笔墨语言,是中国式的,这种语言,牢牢把握了传统绘画的正脉,牢牢把握中国艺术的民族性这个核心高度。
▲ 画作欣赏
圆霖大师的绘画创作,进行着前人所未涉及的探索,极其宝贵地传承了中国古代绘画尤其是人物绘画的精神和方法,并以他一生的修为和实践推陈出新,开启了中国画坛一代新风。
已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史泰斗王伯敏2012年春在为《圆霖法师书画集》作的序中写道:“圆霖法师早岁师古人而师造化,心追手摹,意与古会,一生以书画度己度人。他的作品从清净心流露,穷理见性,放笔畅达,千变万化。笔在法度之间,意游天地之外……写来经意又不经意,开千年来禅画大自在新境界!”这样的盛誉,让“圆霖禅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地标。
▲《圆霖法师书画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曾文撰文指出:“圆霖法师虽历经坎坷,却始终爱国爱教,矢志不移,坚持严格持戒修行,同时发挥自己天生爱好并擅长绘画写字的特长,将自己对佛教的信仰和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至高精神境界的追求,用书画形式表现出来,激发人们热爱生活,得到创造美好生活的灵感和力量。”
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肖峰在西泠印社《圆霖法师书画集》首发式上发言:圆霖长老以笔墨启发人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他把佛心、佛理、佛画捧给了众生,用笔墨践行着菩萨精神,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禅画。
▲ 画作欣赏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徐平湖则认为:圆霖禅画是中国文化的“伏藏”,值得更多人来关注和发掘。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撰文:“圆霖禅画充满了对一切事物提炼、概括与升华的智性。这是至高的禅境。佛性与智性的交融使得圆霖法师的书画将在历史上放射出恒久的光辉。”
▲ 画作欣赏
张家界荷堂艺术馆是中国著名文旅城市张家界市迄今唯一一家公益性民营艺术馆,由张家界荷堂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11年创办,由著名建筑设计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杨志疆设计。
建馆十年来,以学术为先导,以传统艺术当代研究和应用为主线,以艺术、公益、文旅为科研和创新方向,举办了《一万个太阳》、《墨磨人》等一系列重要展览和学术活动。
▲张家界荷堂艺术馆
筹备已久的《圆霖大师禅画展》在张家界荷堂艺术馆开幕,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圆霖迷”。108岁乘清长老亲笔题写了展标,为展览增辉。
▲ 瓷画欣赏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景德镇凌霄轩青年瓷画家张霄的作品,作为圆霖大师禅画的衍生展,这组瓷画作品是张霄近年来倾心学习圆霖禅画后在瓷器上研创的佳作。(文图/中华禅墨研究会)
编辑:王丽荣 责任编辑:张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