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美术家声音

发布:2013-03-17 19:54:23 | 热度:2398

两会上的美术家声音 

来源:中国文化报


每年的两会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上的新人、新风更是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从新一届政协委员名单中观察,美术家人数在本届文化艺术界别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文化发展中美术事业的特殊作用。事实上,美术家们不再将眼光停留在山水之间、停留在画室里,而是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里将美的价值和理念进行传递,这不仅对自身的艺术创作和社会文化发展有益,也必将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绚丽的色彩。《美术文化周刊》专访了十余位美术界委员,与读者共同倾听他们对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呼声。

 


香港免费资料最准的网站

中国美术馆馆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





    范迪安:

    让更多的藏品与公众见面

    “作为一个老委员,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今年会风的转变。大家用更加朴素、务实的精神来参加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对《美术文化周刊》表示,“这种新的会风在不久以后,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我们一方面要提倡朴素、扎实的作风,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国家建设,把平时从文化艺术角度关注的许多问题带到会上来,展开热议。”

    今年范迪安关注的热点包括城镇化建设、文化惠民、民众文化需求等。在他看来,相较于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我国的文化投入总量远远不足,虽然各地新建了许多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硬件工程,但面向基层的文化设施依然不足。“如以美术馆系统来说,现在全国各个省会美术馆还没有完全配齐,一些中小城市的美术馆就更加缺乏。尤其是西部的几个省份,本来他们有着很好的美术资源,但是由于没有展示空间,这些丰富的艺术资源只能大量‘刀枪入库’‘深藏闺中’。”范迪安说,目前新建成的美术馆也有一些因为不规范而无法使用,部分美术馆的空间结构、采光、通风等不仅不利于服务公众,也不利于作品保护。同时,一些规模较小的美术馆因为没有足够费用展开各种展览和公共活动而处于闲置,徒有空壳。

    范迪安表示,当前有关文化建设的概念、观念提法很多,但落实不够、实际投入不够,文化建设和艺术普及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他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长效投入。

    同时,我国总体仍缺乏对艺术人才的培养规划。“虽然艺术市场部分地为艺术人才打开了空间,但艺术人才从院校毕业后,‘自生自灭’现象仍占主导地位。”范迪安说,我国的基金会数量很少,艺术基金的总量也很少,这使得年轻艺术家在需要资助的时候很难获得支持。因此,那些急功近利的商业渠道会迅速把他们吸引过去。而他们也只能放弃理想,不得不跟着商业、市场路线走,久而久之非常让人担心。“国家应该有艺术人才的战略思维,加大社会投入,使人才获得更加广泛的资助途径和空间。”

    谈及美术馆的作用以及美术馆如何在内容上服务民众,范迪安表示,美术馆要通过对藏品的保护、利用和积累,来增强民众的文化认知,使美术馆的收藏更加广泛地与公众见面。

近两年来,中国美术馆自主策划的一系列馆藏展令人印象深刻。范迪安说:“我现在越来越坚信,观众走进美术馆是直奔经典去的,就是想看那些隐隐约约知道但不曾谋面的名作、佳作,所以我们要让更多的藏品与公众见面。美术馆的发展与建设一定要把藏品资源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更多地进行策划,讲究藏品的展览展示,做到既有内容可看,又有情境可感,使展览丰富起来。

 

 

 

 




香港免费资料最准的网站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杨晓阳:  

    文化追求的目标应明确

    新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今年带来了3个提案:《中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刻不容缓》、《有计划地改变中国的美术学院西化为主的现象》以及《书法教育要从一年级抓起》。

    杨晓阳对《美术文化周刊》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作用已经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国家层面对于文化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表象,掩盖了文化发展陷入低层次重复甚至有些野蛮生长、破坏、毁灭的态势。这是从国家层面对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的不清晰造成的。

    针对这一情况,杨晓阳提出:第一,要明确目标。明确我们的文化繁荣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文化当下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不能只是领导重视、资金投入,之后形成一个低层次徘徊,造成大量的浪费。第二,确定层次。这里又包含几个方面:第一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第二是人才队伍的建设,第三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对外文化的借鉴,第四是文化资金的投入和文化硬件的建设;第五是文化事业的发展,最后才是开发文化产品的衍生品从而成为产业。不按这个步骤,就会本末倒置,形成现在一些不好的局面。比如局部强调文化产业,没有创新、没有高度,不能代表时代的高水平,而是低水平甚至是恶俗文化的不断重复;再如,在城市化建设中,第一轮是大城市西化,第二轮是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的西化,最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造,有的地方把原来的环境、建筑、历史文化、哲学都毁灭掉,建起了像鸟笼子一样的农村,这是最可怕的。

    作为一个从美术学院里走出来的画院院长、政协委员,杨晓阳对于中国的美术学院存在的问题呼吁多年。中国的美术学院从一开始就是向西方学习,跟民族文化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有大量脱节的地方。课程的设置、教学的导向有偏差,以致美术专业90%的学生毕业后都会转行。“民国时期之所以能产生那些艺术大师,因为他们都是按自然传统传承的,而新中国成立后反倒产生不出多少大师级人物。”他认为,这些问题与美术教育有很大关系,但是大部分美术学院都不愿意承认。“我曾在10年前接受采访时谈到这个问题,当时《美术报》以《一个执行者的自我批判和重构》为题进行了报道。虽然我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但现在发现效果甚微。对这个现象我们要引起重视,有步骤地认识它、改变它。”他说。

    杨晓阳还提出,经过多年的努力,书法已经成为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必修课,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还远远不够。“学习书法要从一年级开始,第一口奶最重要。”杨晓阳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