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堂关注丨蔡兴洲谈智永《千字文》临创

发布:2024-04-16 11:07:26 | 热度:2047

香港免费资料最准的网站



蔡兴洲,1973年生于黑龙江省望奎。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绥化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多次担任全国性书法展评委。

作品获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全国第四届扇面展优秀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等全国性展览。




智永《千字文》临创解读




文丨蔡兴洲


精能之至,楷则典范


谈及楷书,总是绕不开魏晋之典雅自然,唐代之法度谨严,然隋代楷书在中国书法楷书历史演进中亦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作为津梁,可谓继魏晋南北朝书风的丰富多变,将妍妙与古拙渐趋融合,法备工极而孕古出新。北方文人喜好南方遒丽妍美书风,南方文人亦慕北方雄浑朴拙书风,南北差异奇崛与秀逸融合共生,为隋代楷书营造新的开端,继而大开唐风,故创作中取南书之温雅、北书之雄厚,以求妍妙与浑厚并进。智永一方面作为王氏后人,上承“二王”书风,另一方面作为隋代最具代表性的书家,下启唐楷风貌。其楷书精能之至,飘逸之中犹存古意,温润秀劲兼而有之,得右军风骨,堪称楷法美学之典范。其笔耕不辍、池水尽墨,相传其书写800余本《真草千字文》分发,对一代代书法人产生重要的影响。






香港免费资料最准的网站

智永《真书千字文》(局部)






临写此帖时的重点与难点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所以在楷书中,对点画的要求是很高的,这关系到楷书的书写质量。因此,临写智永《真草千字文》的第一个重点便是对点画丰富性的掌握与表达。众所周知,智永以勤勉著称,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其书法自然精熟之至。我们应花费大量时间去揣摩、实践,没有池水尽墨的苦功,恐怕难有成绩,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的是避免熟则生俗,前期学习还是要不断地做加法,尽量将点画的丰富性试着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融入自然书写。其次是使转,使转不畅则显得迟滞,一味的圆转则易显得流俗,因此在临习过程中应注意方圆并用。再者,部分书写者存在对楷书书写上的理解误区,认为楷书就该一笔一画的书写,实则无论从书写性、实用性抑或是艺术性角度考量,任何书体的书写都不可能是简单、僵硬的笔画拼接。智永《真草千字文》作为墨迹相较于碑刻则表达得更为清晰,其行书的笔意跃然于纸上。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最后则是气息与神采的把握,我认为这是其中最难的点,智永楷书恪守其先祖王羲之的笔法,虽然在点画粗细、使转方圆、字形大小等技法方面的变化极其丰富,但出之以十分平和的风貌,中庸含蓄而多奇趣,呈现出风神秀逸,萧散宁静之气。如何在掌握技法后不为法所缚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这需要我们试着与古人对话,即试着还原、接近作者当时创作心境、环境乃至书写材料、笔墨等。





香港免费资料最准的网站


蔡兴洲意临智永《真书千字文》




关于临创转换间的思考与尝试



虞龢《论书表》有言:“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媛而薄质,人之情也。”文质的更换、醇醨的变迁,乃是合乎历史发展之常理,我辈书家创作更应在师法传统的基础上入古出新。我创作的这幅作品在内容上节录智永《真书千字文》,取法智永笔意,并以榜书形式放大书写。智永《真书千字文》中的单字大小介于小楷与中楷之间,那么我们在创作时,不妨试着在字形大小上做文章,将其进行放大或缩小。自古以来,善擘窠大字者不胜枚举,体现着古人对于书写技法、结构布局、整体审美的总结,现代书法中的众多创作思路依旧可以从中获取灵感。


当然,与小字相比,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处理不当易显松散笨拙,若是不加思考的单一对原帖进行放大,显然是不可取的。正所谓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历代书家用笔皆讲方圆兼备,然榜书对于方圆变化的使用习惯古今略有不同,“榜书亦分方笔、圆笔,亦导源于锺卫者也。”这种方圆的风格产生主要来自于客观的自然风化、人工雕琢等,古人通过对经典碑帖的理解、学习,也逐渐形成了个人风格。我在创作此作时在用笔上试着对方圆的运用更加大胆,丰富倾斜、宽窄等对比方法的运用。在结字方面,有别于行草书对加长笔画的处理,将整体字形拉长,则会显得精神俊朗,将字的整体重心拉低,字则会显得稳重、敦厚。大字楷书曾经是很常见的书法形式,但在近代以来逐渐式微。好在当代展览中,大字书法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榜书日渐兴起,当今书家大字书法创作依旧遵循着古代书法创作留下的基本创作思想。榜书作品中,同样能体现出一些传统的辩证思想,如清代王澍所说:“榜书每一字中,必有一两笔不用力处,须是安顿,使简淡,令全字之势宽然有余,乃能跌宕尽意,此正善用力处。”这里很恰当的体现了道家思想中“阴阳相生”的基本观点。此作品中,或是轻重、或是浓淡、或是枯湿、或是大小,这其中就包含了不少类似的思想原理。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种关于智永《真书千字文》临创转换间的思考与尝试,创作时亦可思考可否试着将其缩小以小楷的形式呈现,可否与其他树风融合呈现新的面貌,若是能与自己的性情与才情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则更是值得称颂。


当然,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附着在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血脉中,每一种字体在演变发展中都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相连,我们入古以求出新,对于历代书家的学习与总结自然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在此基础上还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不断思索与实践,努力创造出反映时代的精品力作。




监制|荷堂

图文编辑|c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