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刘中使帖》 28.5cm×4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编者按:一代书法大家颜真卿铸就了盛唐书法艺术的高峰,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珍贵墨迹,然其中行书并不多见,本期荷堂艺术馆与大家一起欣赏颜真卿行书墨迹《刘中使帖》。
片纸千金的《刘中使帖》
陈振濂
据宋代《宣和书谱》所载,颜真卿的墨迹在宣和内府藏有二十八种,这当然是个十分罕见的数字。几个传世的著名法帖如《争座位帖》《蔡明远帖》《竹山堂诗帖》《刘太冲诗帖》《祭侄帖》《刘中使帖》《湖州帖》等,尽皆囊括入内。而对这些作品作一梳理之后,我对《刘中使帖》在颜真卿短简尺牍中的突出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以为:除去像《祭侄文稿》这样的长篇巨制之外,除去颜真卿的碑书之外,《刘中使帖》鹤立鸡群,它不但在颜书中首屈一指,即使在古今诸名家法书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神品。
▲《刘中使帖》单字
说它是神品,首先即是有感于它竟是如此恰到好处地体现出颜书的强筋特点。事实上,“颜筋柳骨”分别是指他们的楷书而言,行草未必包括在内。但以一人书风特征的协调性,在楷与行草中本来应该有些许共同之处。柳公权对“骨”的理解,无论就楷书《神策军碑》或行草《蒙诏帖》,均有表现,属于协调者;颜真卿的楷书如《颜勤礼》《颜家庙》等碑与行草《争座位帖》《祭侄帖》相比,楷书强“筋”感觉强烈,而行草则点画锐利、冲击力很大,是两种不同的基调。在唐代诸公中,欧阳询近柳而虞世南近颜,欧协调而虞不协调,这只要把《梦奠帖》与《汝南公主墓志》分别与欧虞的楷书作对比即可明了。
▲《刘中使帖》单字
《刘中使帖》却让我们重温颜书强筋的特征。所谓“点如坠石,画如复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四句,足以当之。特别是屈金发弩之比,用以揭示此帖中的线条弹性之美可谓一语中的。在颜书宽博的结构共同制约下,我们更多地可从此帖中窥出线条运动时的丰润感与弹性之美,我以为这是《刘中使帖》中透射出的最强度的审美信息。此外,线条在环绕连带时所呈现出的顿挫分明、肯定果断的笔势,也使我们在品其丰润之外不得不同时顾及到此帖的刚健一面。如“耳”字的长笔直下,其势迅疾,其意遒劲,而线条则颇如颜真卿对张旭所叙述的写书心得:“锥划沙。”
▲《刘中使帖》局部
“近闻刘中使至瀛州,吴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闻磁州为卢子期所围,舍利将军擒获之。吁!足慰也。”在唐室叛乱四起的多事之秋,颜真卿忠心国事的拳拳之心,岂必只《祭侄帖》有之?《刘中使帖》的文辞,再加上它那遒劲的线条,不也同样可以使我们一窥忠贯日月的耿耿之心?
图文编辑|coco
建筑设计:杨志疆 建筑摄影:夏强 本公众号旨在促进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播、交流与学习;与您分享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最新展览、活动等信息。